摩登时代

添加义项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 1.卓别林主演电影卓别林主演电影
  2. 2.同名歌曲同名歌曲
  3. 3.同名网络小说同名网络小说
  4. 4.综艺节目综艺节目
  5. 5.楼盘名称楼盘名称
 

1.卓别林主演电影

编辑本义项

摩登时代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因为这部影片超越了其他单纯以他个人特点为卖点的悲剧性主题作品,改而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重要的问题。这是一部被当时美国政治家认为有红色共产倾向的危险性作品;也是Beyond乐队的一首歌曲。

中文名: 摩登时代
外文名: Modern Times
出品公司: Classic Entertainment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 查尔斯·卓别林
编剧: 查尔斯·卓别林
类型: 喜剧,爱情
主演: 查尔斯·卓别林,宝莲·高黛,亨利·伯格曼
上映时间: 1936年2月5日
分级: 87分钟
对白语言: 英语
制作成本: $1,5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 Charles Chaplin
拍摄时间: 1934年10月11日 - 1935年8月30日

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A factory worker (as Charlie Chaplin) 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 ----
A gamin 宝莲·高黛/Paulette Goddard ----
Cafe proprietor 亨利·伯格曼/Henry Bergman ----
Gamin's sister (uncredited) 格洛丽亚·德黑文/Gloria DeHaven ----
Big Bill (as Stanley Sandford) Tiny Sandford ----
Mechanic 切斯特·康克林/Chester Conklin ----
Burglar Hank Mann ----
Gamin's father Stanley Blystone ----
President of the Electro Steel Corp. (as Allan Garcia) Al Ernest Garcia ----
Cellmate (as Dick Alexander) Richard Alexander ----
Minister Cecil Reynolds ----
Minister's wife (as Myra McKinney) Mira McKinney ----
J. Widdecombe Billows (as Murdoch McQuarrie) Murdock MacQuarrie ----
Juvenile officer Wilfred Lucas ----
Sheriff Couler (as Ed Le Sainte) Edward LeSaint ----
Head waiter Fred Malatesta ----
Turbine operator (as Sam Stein) Sammy Stein ----
Woman with buttoned bosom Juana Sutton ----

职员表

  
  •  制作人: 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
  •  导演: 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
  •  副导演(助理): Carter DeHaven;亨利·伯格曼/Henry Bergman
  •  编剧: 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
  •  摄影: Ira H. Morgan;Roland Totheroh
  •  配乐: 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
  •  剪辑: Willard Nico
  •  选角导演: Al Ernest Garcia
  •  艺术指导: Charles D. Hall
  •  美术设计: J. Russell Spencer

编辑本段影片简介

  这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因为这部影片超越了其他单纯以他个人特点为卖点的悲剧性主题作品,改而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一些重要的问题。这是一部被当时美国政治家认为有红色共产倾向的危险性作品。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工人查理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影片的结尾则是常见的“黎明曙光”,代表了好莱坞的一般模式,更被中国早期影片奉为经典。本片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影片,他有感于世界经济危机给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决定用电影的形象语言来呐喊。1935年,电影已进入有声时代,可卓别林认为,用滑稽夸张的肢体语言,要远胜于对白,于是他只在片中加入配乐和少许音响就上映了。影片辛辣犀利的讽刺,揭示出工人遭受资本家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起反击。卓别林以其高超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万失业者遭遇的生活画像。
  影片《摩登时代》(Charles Chaplin in Modern Times)描写的是人和机器的冲突。背景是当时的美国工业因为转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浪潮,而主角夏尔洛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代表人物: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被出了毛病的吃饭机器在他悲戚惊恐的脸上不住扇打……。这些影像无不反映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最后夏尔洛失业了,他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甚至无意中领导了示威运动的群众,然而最后仍是改变不了他可怜的命运。唯一不用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监狱,所以为了进监狱,夏尔洛不惜主动替人顶罪。然而事与愿违,监狱进不去,不过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助的那个女孩的爱。
  现实生活虽然困苦,但要怀抱希望的去生活。是而,影片结尾之处夏尔洛示意女孩改变一脸严肃的神情,满怀期望与喜悦的和他去寻找新的生活。

编辑本段影片小评

  本片是卓别林早期黑白电影作品之一。虽然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影片的配乐和特技都无法和当今的好莱坞影片媲美。但是,卓别林的喜剧表演天分使这部影片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一。在1978年巴西《标题》杂志刊登的世界有史以来的100部最佳影片中名列第七位。
  片中喜剧手法和视觉手段都有着卓别林独特匠心的痕迹。而其主题则更为突出,围绕美国当年工业起步时期美国劳苦人民的生活悲剧展开了诙谐的讽刺。查理这个普普通通的工厂工人在节奏异常紧张的流水线上疯狂工作。毫无间歇的劳作终于让他发了疯,一见到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上紧。查理发疯的一幕从形式上的确引人发笑,但实质上却暴露出是发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在如今的中国,很多人无力承受生活和工作压力,逐步走向了崩溃的边缘。这的确是一个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编辑本段演员简介

  查里·卓别林(CharlieChaplin)
  保利特·戈达德(PauletteGoddard)
  亨利·伯格曼(HenryBergman)
  切斯特·康克林(ChesterConklin)
  汉克·曼(HankMann)
  斯坦利·布莱斯通(StanleyBlystone)
  阿尔·欧内斯特·加西亚

编辑本段导演简介

  查尔斯.卓别林(1889-1977),生于伦敦贫民区,五岁开始登台表演。1910年因在白金汉主演短剧博得好评而获得去美国的机会。1914年主演了第一部影片《谋生》。从其第13部影片《雨中灾难》开始一个人导演。1917年与第一国际公司签约,在好莱坞的日落街建设片场,并且改革了过去的拍片方式。1919年参加组织联美影片公司,1950年退出。其间卓别林自导自演了《淘金记》、《城市之光》等一系列不朽之作。1953年离开美国到瑞士定居。1972年重回美国接受了表彰他终身成就的奥斯卡特别奖。 卓别林(1889--1977)出生于伦敦一个贫苦演员家庭,父母都是游艺场的歌舞演员。他的童年动荡不安,10岁时他就进了一个滑稽剧团充当演员,开始独立谋生。1907年他加入著名的卡尔诺哑剧剧团。1913年他随团去美国演出,其间与启斯东公司签定了合同,开始在制片人导演--塞纳特手下拍片。
  1914年,他演出的第一部喜剧片《谋生》问世。不久,前文提到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在他的第二部影片《阵雨之间》中首次登台亮相,成为日后卓别林喜剧电影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他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
  1923年他创建了自己的查理.卓别林影片公司,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他一身兼任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拍出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马戏团》(1928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等。
  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1957年他在英国执导并主演了《一个国王在纽约》,他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是《香港女伯爵》(1967年)。
  1972年,他重返好莱坞,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接受了为表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授予他的艺术成就奖。卓别林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与社会批判因素融入他的喜剧之中,创造了世界喜剧电影不可逾越的高峰。

编辑本段影片效应

  1936年2月5日,《摩登时代》在纽约利沃里剧院首映。当时正置世界经济危机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普遍失业,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如今资本主义依然存在的今天,此影片仍然是一部很好的反映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影片,亦可看出资本家为了获得剩余价值不择手段的做法,拼命地压榨无产阶级工人。 

精彩剧照

精彩剧照(5张)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这部电影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让人们在笑声中看到资本主义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残酷、黑暗的现实,资本家无休无止的压榨,已使许多人民无法生存,流浪街头,沿街乞讨,连工人的吃饭时间都想剥夺,因此发明了吃饭机器,让工人在吃饭时能腾出手脚来继续干活…… 种种做法的最终目的都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为剩余价值才是资本家最终想要获得的。
  在影片开始的镜头里,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过,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形式接近,给人一生种想哑然失笑的感觉,同时又使人对那个造成“机械化”的社会形态的深深思索。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而查理正是这千百个人中的一个。再如影片还通过豪华的碳化商店、幻想中花园别墅和现实中的破旧木屋,提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监狱里,人虽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为失业、饥饿所困扰。在街头,人虽然获得流浪的自由,但要为无家可归、难以充饥而痛苦。在工厂,人虽能维持生计,但他却是机器的奴隶。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在卓别林自己评论来说:那部电影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
  我永远忘不了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到无所适从。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