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排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野战排》海报  
《野战排》海报

《野战排》是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的成名之作。影片讲述的是一名天真的新兵被编入一个步兵分队,在与其他战士一起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很快就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战斗的唯一理由其实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可以活下去。

中文名: 野战排
外文名: Platoon
其它译名: 前进高棉/杀戮战场
出品公司: Hemdale Film Corporation
制片地区: 美国、英国
导演: 奥利弗·斯通
编剧: 奥利弗·斯通
制片人: 约翰·戴利 等
类型: 动作,剧情,战争
主演: 汤姆·白兰格查理·辛威廉·达福
片长: 120分钟
上映时间: 1986年12月19日
分级: USA:R
对白语言: 英语、越南语
色彩: 彩色

编辑本段电影剧情

野战排的剧照

野战排的剧照(1张)
 故事[1]由一个美国士兵克里斯泰勒(查理·辛 饰)给祖母写信的形式展开叙述。一九六七年,19岁的克里斯泰勒还是一个满脸稚气的大学生,他放弃了学业,和其他参战的美国士兵一起,乘坐C-130运输机飞抵西贡
  到越南后,他被编在一个步兵排里,在毗邻柬埔寨边境的热带丛林里执行任务。泰勒所在的步兵排里有各种各样的人,对泰勒影响最大的要属巴恩斯中士和伊莱亚斯中士。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在越南战场并肩作战多年,但两人对战争的看法却完全不同。由于天天和死亡打交道,巴恩斯的心肠变得
野战排海报

  野战排海报

极为冷酷,几乎成了一架疯狂的杀人机器。而伊莱亚斯则没有丧失理智,他认为即使在残酷的战争中,也要遵守必要的行为准则,不能乱杀无辜。两人都以自己的观念影响着泰勒,而泰勒则徘徊在两者之间,极力想弄清战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影片具体表现了克里斯泰勒参加的四次战斗。泰勒第一次参加巡逻是在一个夜晚,他们遭到越军的伏击。眼看着一个新兵倒在自己的身边,泰勒吓得呆若木鸡。第二天清晨,当他们前往一个越南村庄时,看见失踪的战友被杀死后绑在一棵树上。整个野战排都疯狂起来。进村后,见人就杀,克里斯也端起枪对准一个吓得发呆得残疾越南人的脚下就是一排子弹。巴恩斯下令烧毁整个村庄,疯狂地屠杀村民。伊莱亚斯却保持着冷静,极力劝阻巴恩斯得暴行。两人因此而大打出手,关系搞得十分紧张。巴恩斯因伊莱亚斯将情况向上级汇报而更加怀恨在心。

野战排电影剧照

野战排电影剧照(16张)
 一次,这个排在密林中遇到越军伏击,伊莱亚斯只身冲入敌后,泰勒和另一名士兵火力掩护。一阵激战之后,巴恩斯闻声赶来,命令泰勒背另一名受伤得士兵撤退,自己却潜入密林,举枪瞄准伊莱亚斯,连放两枪,当巴恩斯走出丛林时,正撞见返身而来得泰勒。泰勒追问伊莱亚斯得下落,巴恩斯慌忙掩饰,拉起泰勒直奔前来救援得直升机。当直升机缓缓升空掠过一片丛林时,泰勒突然发现满身血污的伊莱亚斯正在丛林中急奔,几十个越南士兵在他身后紧追不舍,伊莱亚斯终因伤势过重倒地身亡。泰勒痛苦地扭头逼视巴恩斯,巴恩斯忙掉头望着窗外。在一次更大的战斗中,美军阵地失守。

电影图册

电影图册(7张)
美国空军对失守的阵地进行扫射、轰炸。巴恩斯想乘混乱之机杀掉泰勒灭口,正在这时,一颗炸弹落下,两人都失去了知觉。当他们醒来时,巴恩斯命令泰勒去找军医,泰勒端枪对准了巴恩斯,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
  战斗结束了,双方伤亡惨重,负伤的泰勒乘直升机离开了战场。此刻,他思绪纷乱,就像刚从一场噩梦中惊醒。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备注
Pvt. Chris Taylor 查理·辛 ----
Sgt. Elias Grodin 威廉·达福 ----
SSgt. Bob Barnes 汤姆·贝伦杰 ----
Big Harold 福里斯特·惠特克 ----
Bunny 凯文·狄龙 ----
Pvt. Gator Lerner 约翰尼·德普 ----
Lt. Wolfe 马克·摩斯 ----
Sgt. Warren 托尼·托德 ----
Alpha Company major in bunker 奥利佛·斯通 ----
Rhah 弗兰西斯科·奎恩 ----
Sgt. Red O'Neill 约翰·/C·麦金雷 ----
Sal Richard Edson ----
Junior Martin Reggie Johnson ----
King 凯斯·大卫 ----
Tex David Neidorf ----
Crawford Chris Pedersen ----
Manny Corkey Ford ----
Tony Hoyt Ivan Kane ----

职员表

  
  •  制作人:约翰·戴利;Derek Gibson;A. Kitman Ho;阿诺德·科派尔森
  •  导演:奥利佛·斯通
  •  副导演(助理):H. Gordon Boos;Pepito Diaz;Evan Kopelson;Gerry Toomey;Tim Minear
  •  编剧:奥利佛·斯通
  •  摄影:罗伯特·理查德森
  •  剪辑:Claire Simpson
  •  选角导演:Pat Golden;Warren McLean;Bob Morones
  •  艺术指导:布鲁诺·鲁贝奥
  •  美术设计:Rodell Cruz;Sherman Williams

编辑本段幕后花絮

  ·基诺·理维斯拒绝出演士兵克里斯·泰勒
  ·导演客串:(奥利弗·斯通)在碉堡里的一名军官,被一个不要命的家伙干掉了。
  ·电影通过查理·西恩的叙述展开,好像是为了呼应他的父亲马汀·西恩,在另一部越南战争电影《现代启示录》(1979)里,马汀的叙述。
  ·电影开始拍摄前,所有男演员必须在菲律宾忍受14天艰苦的军事露营训练。演员们统一剪成军事发型,如角色中的人物一样住在帐篷内,只能吃军队限量供给的食物,不能洗澡,睡在丛林里,甚至要求在夜里轮班站岗。
  ·在奥利弗·斯通的要求下,专门为影片制造了一些特别的万宝路香烟--樱桃红的包装。这是为了更接近于当时60年代后期的时代背景。
  ·伊莱亚斯排里一半的士兵都在吸麻醉药物这场戏中,演员们的确是吸了大麻。很不幸的是,当场面布置完毕之后,他们开始进入拍摄,每一个人都感到头晕脑胀,感觉十分恐怖。
  ·在很多美国军事领导阶层的课程上,陆军上尉沃尔夫的角色被作为范例,用来说明作为一个下等军官是如此胆小怕事的。
  ·约翰尼·德普说他到菲律宾拍摄这部电影时是22岁,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离开美国。
  ·电影开场放映演员字幕时,比格·哈罗德摔倒并从山上滚了下来。福瑞斯特·惠特克说这是真的,并不是
野战排

  野战排

有意摔跤的。
  ·该片的预算成本仅为六百万美元,这只是奥利弗·斯通后来大部分影片投资的一小部分而已。
  ·电影几乎都是按照先后顺序拍摄的。因此影片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旦被杀死,演员们立即回家去了。影片快要结束时,西恩在直升机场景内的伤心之情完全是他的真实流露,因为他将是最后一个回家的可怜人。
  ·演员们被告诫不能喝河里的水,以免患上疟疾。在拍摄过程中,达尔夫感到口渴,于是喝了河水,后来他发现有一只死猪的畜体从上游漂浮下来。他病了24个小时,所幸没有染上疟疾。
  ·电影海报中的伊莱亚斯双手高举在空中,这是对亚特·格里斯潘1968年的一张照片的模仿。

穿帮镜头

  ·当他们在"倒空粪便"时,画面正上方可以看见麦克风。
  ·当金点燃一支香烟的时候,可以在他头上看到麦克风。
  ·连贯性:在片尾中士巴恩斯遭到克里斯的挑战时,他的T恤衫。
  ·时代错误:电影背景是在1967年,有巴尼在听默尔·哈格德的特写,他的这首"Okie from Muskogee"歌,最早发表于1969年。
  ·事实错误:当一架直升飞机靠近时,无线电画外音说这是一架"resupply helo"(再补给直升机)。在越南,只有海军和水兵才会把直升机说成是"helo"。陆军把它们称之为"cho

野战排 剧照

野战排 剧照(20张)
ppers"(断路器),在这里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a log bird"(后勤再补给直升机)。
  ·发现错误:在电影开始不久,当他们在暴风雨的丛林中进行摔跤的时候,大雨的声音听起来有回声,好像是在室内下的雨。
  ·连贯性:中士巴恩斯在地下堡垒发表"你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战争的"演讲,可以看到当他站在门口时,显示的时间是夜晚。当他离开的时候,又可以看见白天的光线。
  ·时代错误:在电影刚开始的巡逻一场中,中士巴恩斯的头盔的镶边有两条耀眼的斑纹。这种"猫之眼"直到8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
  ·时代错误:巴恩斯和伊莱亚斯的全体士兵使用的都是一种钢制的刀子,实际上这种牌子的武器最早是在80年代才开始生产的。
  ·连贯性:在最后的战役中,很明显可以看到克里斯的脸和手臂受伤了,皮肤也烧坏了。当他被担架抬出的时候,他的脸和胳膊却没有是完好无损的。
  一句话评论
  《野战排》已超出电影的范畴,使人觉得自己到过越南战场,而且今后再也不想去了。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它好就好在告诉我们,电影并不总是热心于逃避现实或者歪曲历史的。有时它也反映真相。
  ——《波士顿环球报
  一部卓越的影片。[2]
  ——伍迪·艾伦
  评论
  能取得如此的收益和反响,是制片公司和导演本人都没有想到的。
  《野战排》的情节很简单,奥利弗·斯通没有进行任何说教,也没有求助于当时十分流行的电影特技,而只是让影片逼真地重现了战时的情景。在这里,导演对电影技巧的运用是十分出色的。
  奥利弗·斯通真实再现了越战时的情景,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奥利弗·斯通除了精心安排电影语言外,对演员也提出了要求。影片在放映时观众们甚至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真实感是影片成功的一个原因所在,而影片的另一个出色之处就在于影片毫不留情地描绘了这场战争的疯狂与混乱,表现它如何使人丧失理智。其它的越战片往往带有很强的故事意味,然而在奥利弗·斯通的摄影机前,越南则是一个充满了惨痛回忆的杀戮之地。越战给美国人留下了巨大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伤害,而奥利弗·斯通却毫不留情地揭开了这个疮疤,这是一个痛苦的反思。影片中心实际上不是美国人与越南人之间的恐怖的相互杀戮,而是兄弟之间,战友之间的残杀。这就使得影片具有更为深刻的反省意味。
  《野战排》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荣誉,奥利弗·斯通也因此而摘取了最佳导演的桂冠。对他来说,这是当之无愧的。
  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获得了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响奖;最佳影片、导演和男演员3项金球奖

创作背景

野战排剧照截图

野战排剧照截图(19张)
 越南战争结束后不久,斯通为筹集资金拍摄《野战排》四方奔走,太多的制片厂以“太残酷”或“太压抑”为由拒绝投资。几年以后,影片虽然在英国赫姆达利制片公司的资助下拍摄完成,好莱坞仍没有把它放在眼里,连发行它的奥利安公司也对其卖座毫无把握:它太像一部纪录片,并且没有一个大明星参加演出。一开始,《野战排》只在6家电影院上映,出乎意料的是影片首映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观众纷纷议论,各报的介绍也称得上是连篇累牍。一个半月后,影院增加到600家,并且场场爆满,而票房收入也在3个月达到了1亿美元。取得如此的收益和反响,是制片公司和导演本人都没有想到的。斯通数年辛苦换来一句话:《野战排》是迄今为止最优秀的越南战争片。
  《野战排》是奥利弗·斯通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影片问世之后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欢迎。许多人认为这部影片真实地反映了越南战争的实际情况,这种真实感的获得,无疑应归功于奥利弗·斯通的战争经历,以及他对这种经历的忠实的回顾。

编辑本段拍摄过程

  影片在菲律宾拍摄,于7周内完成,共耗资600万美元。为了使演员有真实的感受,斯通让他们的菲律宾丛林里过了两个星期严格的军营生活。经过切身体验,演员的表演十分逼真生动。 
  为了真实再现越战时的情景,奥利弗·斯通对演员的要求简直说得上是苛刻,让他们在菲律宾丛林里过了两个星期严格的军营生活。一名退伍军人带着他们挖战壕,用绳子攀上悬崖峭壁,在只能容下两个人的掩体里睡觉,晚上两小时换一次岗……经过切身体验,演员的表演自是十分生动,观众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几乎可以感觉得到东南亚丛林地带令人难以忍受的闷热、泥泞、蚊虫、老鼠、毒蛇,体会到士兵的恐惧与战争的歇斯底里。

编辑本段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Cinema 86
  Hemdale Film Corporation [美国]
  发行公司
  Orion Pictures Corporation [美国] ..... (1986) (USA) (theatrical)
  20世纪福克斯德国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of Germany [德国] ..... (1987) (West Germany) (theatrical)
  亚提森娱乐 Artisan Entertainment [美国] ..... (1997) (USA) (video)
  哥伦比亚三星家庭视频公司 Columbia TriStar Home Video [澳大利亚] ..... (1997) (USA) (video)
  Flashstar [巴西] ..... (Brazil) (DVD)
  Hoyts Distribution [澳大利亚] ..... (Brazil) (VHS)
  MGM Home Entertainment (Europe) Ltd. [英国] ..... (2000) (UK) (VHS)
  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 MGM Home Entertainment [德国] ..... (200?) (Germany) (VHS)
  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 MGM Home Entertainment [法国] ..... (2001) (France) (DVD)
  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 MGM Home Entertainment [美国] ..... (2000) (USA) (DVD)
  Monopole-Pathé [瑞士] ..... (Switzerland) (theatrical)
  PolyGram Video [美国] ..... (1999) (USA) (VHS)
  RCA/Columbia Pictures International Video [德国] ..... (1989) (West Germany) (VHS)
  RCA/Columbia-Hoyts Home Video [澳大利亚] ..... (1989) (West Germany) (VHS)
  Twentie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Germany [德国] ..... (2000) (Germany) (DVD)
  其它公司
  Andrea Jaffe Inc. [美国] ..... publicity
  Film Finances Limited [英国] ..... completion guarantee
  Joe Dunton Cameras America [美国] .....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Keylite Production Services Inc. [美国] ..... production services and equipment
  Pacific Title [美国] ..... optical effects
  Ryder Sound Services Inc. [美国] ..... sound re-recording
  The Optical House [美国] ..... optical effects
  混音
  Dolby
  级别
  Australia:M Finland:K-16 Germany:16 Sweden:15 UK:15 USA:R Canada:R Canada:PA Canada:13+ France:-12 Hong Kong:ⅡB Norway:18 Singapore:NC-16 Spain:18 West Germany:16 Australia:R Argentina:18 Chile:18 Netherlands:16 Ireland:15 South Korea:15 New Zealand:M New Zealand:R Japan:PG-12 Israel:PG Vietnam:
  制作成本
  $6,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
  Hemdale Film Corporation
  视角与主题
  《野战排》讲述的是一名天真的新兵被编入一个步兵分队,在与其他战士一起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很快就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战斗的唯一理由其实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可以活下去。影片是根据奥利弗·斯通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没有进行任何说教,也没有求助于流行的电影特技,只是让影片真实再现了战时的情景。影片以第一人称展开故事,大量的电影语言交给了画面:直升机降落时,气流吹开地上的塑料布,露出了下面摆放着的美国大兵的尸体;炸弹从天而降,正在谈笑的人突然失去了一只胳膊,笑容还凝结在脸上……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实感成就了这部影片。许多观众尤其是参加过越战的老兵认为,影片真实地反映了越南战争的实际情况。
  影片不像《现代启示录》那样着力渲染战争的破坏性,也不像《第一滴血》那样着力刻画超人般的英雄,而是具有强烈的反省意识。战争使人丧失了理智,最恐怖的不是美国人与越南人之间的杀戮,而是战友之间的自相残杀。关于越战,影片的结论是美国人自己打败了自己,或者说是美国文化自身的矛盾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2006年的戛纳电影节重温了《野战排》,斯通不禁感慨万千:虽然伊拉克战争仍在继续,这部曾经赢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奖和导演奖在内4项奥斯卡大奖的影片却被很多人淡忘了。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斯通表示:“这真是令人羞愧,因为你拍了这些影片,你就会希望人们能够更充分地意识到战争是什么。这部影片做到了这一点,当时让全世界为之震撼,这部片子改变了我们这些人的职业生涯。可是,20年后,准确地说,其实只过了10年,15年,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又开始发生转化,人们忘记了战争的种种灾难,他们又站在军国主义的立场上看问题……直到伊拉克战争爆发。[3]
  演员
  查理·辛饰演影片主人公,今日闪耀的巨星当时并不出名,这是德普出演的第5部电影。德普说他到菲律宾拍摄这部电影时是22岁,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离开美国。
  主演查理·辛凭借《野战排》一鸣惊人,只可惜星运不佳,出名不久就因涉嫌嫖妓而传出绯闻,之后在好莱坞与好人角色绝缘,只能拍诸如《反斗神鹰》和《无敌波霸》这样的搞笑片,虽然卖座却被禁锢于喜剧路线。直到近年他才凭借电视剧《政界小人物》再次得到主流认可。
  该片另一主演威廉·达福几乎就没有当过一线明星,却被称为“千面人”。他所参与的影片有《生于七月四日》、《基督最后的诱惑》、《妖夜荒踪》、《我心狂野》、《身体的证明》、《英国病人》、《生死时速2》等,被称为“意料之中出演最意料不到角色的演员”。也许正是由于他始终徘徊于主流与边缘之间,才演绎了如此众多而又性格迥异的角色。
  越战三部曲
  《野战排》是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另外两部是《生于七月四日》和《天与地》。1989年斯通凭借《生于七月四日》第二次成为奥斯卡最佳导演,并为主演汤姆·克鲁斯争到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虽然最后不敌《我的左脚》中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却使克鲁斯成功摆脱了奶油小生的花瓶地位。1992年的《天与地》由喜多郎配乐,影片的音乐自是十分出色。